中宏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葛爽爽 楊靜瀾)據相關統計,2020年,全國范圍內安全監管、安全服務、安全技術應用人才缺口達43萬人。如何加強應急安全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培養既懂專業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是當前企業和社會面臨的難題。
博赫科技作為河北省首批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在應急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上,與校企共研培養方案,形成了國內唯一家集安全技能、化工工藝、事故演練、設備檢修、應急處置為一體的產、學、研、銷、培、考六位一體大型培訓基地,每年向社會輸送應急管理人才2500人以上。
《對話:產教時代》企業季首期,我們將對話博赫科技總經理、燕山大學教授李國友,聚焦應急管理領域人才培養的“博赫模式”,探討如何搭建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高職與本科、企業與院校之間的“新橋梁”。
萌生與試水
曾經作為老師經歷過“參觀式”的帶隊實習,讓李國友萌生“模擬+實操”的體驗式學習想法,并初步試水虛擬工廠。
2004年,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博士在讀的李國友,跟隨導師參與了人生中第一個化工項目——大慶石化的3L加氫中試,這對于從來沒接觸過化工行業的李國友來說,首次真切體驗了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和危險性。整個項目在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環境下整整調試了47天。首次接觸化工行業的李國友心中的那根安全弦也緊緊地繃了47天,最難熬的一段時間三天三夜都沒能睡著。
在有過這樣的經歷后,“安全生產”四個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李國友的腦海中。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李國友與化工結下了不解之緣。
研究生畢業之后,李國友選擇留校做了燕山大學的老師,專門培養自動化專業技術型的學生。
2007年,李國友帶領學生前往黑龍江富拉爾基的化工廠進行實習。整個的實習過程其實就只是參觀了幾個工廠,學生們被帶隊老師全方位“保護”,前中后各一個老師,保證學生不掉隊,不出現意外,“走馬觀花”的完成本次實習。學生們根本沒有進行實際操作的機會,有的甚至連機器都沒碰到。
這種參觀式實習與實際工作差距如此之大,怎么能放心的讓學生們走上高危的工作崗位?
李國友開始思考如何通過培訓讓學生了解化工廠的工藝流程、設備結構,危險操作又能與化工廠實際作業相貼近,于是他萌生了打造“模擬+實操”的體驗式學習方法。
正在這時,剛從德國考察回國的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校長曹克廣告訴李國友,德國有一種叫做“3D虛擬工廠”的新課程形式,是將三維技術應用到工業場景中,能夠讓學生對工廠有實際認知,對工藝流程和危險操作熟悉。
這不恰好與李國友的心里的想法一致嗎?受到德國課程啟發的李國友,請了一位建筑技術人員,鉆研了一個月,研發出一個粗糙的模型,也就是現如今“三維可視化虛擬工廠”的雛形。李國友帶著這個粗糙的模型找到曹校長,曹教授看到后非常興奮:“就是這種!”
圖為三維可視化虛擬工廠
就這樣,李國友走上了產教融合的探索之路。
探索與搭橋
在“教法”上,李國友和博赫科技探索場景化的教學方式,搭建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的橋梁,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提出了7個方面20項政策舉措,把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為落實好“職教20條”,教育部先后就高職擴招百萬、啟動雙高建設、“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1+X證書(“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產教融合型企業、“三教改革”(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職業教育活動周等出臺了15個政策文件。
其中,對李國友感觸最深的就是“三教改革”,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解決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其落腳點是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這也是“雙高計劃”建設中“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首要任務。
為了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在教法上,博赫科技研究出了按照真實的化工廠實物比例進行縮放的小型裝置,主要是以場景化、體感式為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博赫科技還配置了真實化工廠的“煉化一體化裝置”大型培訓設備,讓學生能夠安全地親身接觸到化工廠的“龐然大物”。
圖為半實物仿真工廠和智能化模擬工廠
圖為煉化一體化裝置
除了最初的3D模擬,博赫科技也開始將新興的技術手段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與VR(虛擬現實)等,運用到仿真培訓系統中,讓學員們沉浸式地體驗作業現場發生的危險事故,更真實感受到危險性。
圖為VR/AR/MR平臺
圖為學員體驗虛擬現實VR仿真系統
在博赫科技的安全體驗中心,最受學員們歡迎的就是虛擬現實VR仿真系統,能夠真實模擬高空作業場景。學員們帶上VR眼鏡在虛擬的化工廠中爬上高空,如果沒有扎好安全帶,體驗者就感受到十幾米高空墜落的失重感覺,產生恐懼和緊張的下意識。有一些學員體驗過后心有余悸,在墜落的瞬間只感覺天旋地轉,大腦一片空白。從心底產生防范意識,比說教一萬遍都管用。
這種場景化教學方式,搭建了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的橋梁,對于學生、企業員工、政府執法人員來說,更容易學習到專業知識,真正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自此,博赫科技開始與學校協同育人。一方面與院校共建專業、聯合開發教學資源,并建成校企合作示范性校外實訓基地,與全國53所本科及職業院校長期合作,每年開展實習實訓達250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并成為部分學校培育青年教師的實踐基地。此外,博赫科技還與高校、共建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室,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發展。
圖為與太原理工大學共建的MTA虛擬仿真實驗系統
為了能更好地打通學校課堂和企業工廠生產線之間的通道,博赫科技不光需要與學校協同育人,還要搭建學校與企業的橋梁,做到真正的“產教融合”。
博赫科技先后舉辦了16次全國性質的職業技能競賽,包括全國石油化工生產技術技能競賽、油氣儲運生產技術技能競賽等等,通過技能競賽,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技術技能進行全方位考量,為學生提供展示專業能力的舞臺,也為企業提供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這些從競賽中走出來的學生,都被國內一流的化工企業爭相簽約,他們在企業中都有著優異的表現,有的獲得了技能能手,甚至有的還獲得了“五一勞動獎章”。
圖為2018年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參賽學生合影
深化與改革
成為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之后該怎么走?李國友開始搭建高職與本科的橋梁,對產品進行智慧化升級,找出一條深化改革的新路子。
經過11年的探索實踐和科學發展,博赫科技已成為一家多元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化工安全領域的公司,形成了國內唯一家集安全技能、化工工藝、事故演練、設備檢修、應急處置為一體的產、學、研、銷、培、考六位一體大型培訓基地。
圖為3D仿真職業技能培訓課程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門制定《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建設“三個一批”,打好產教融合政策落實“組合拳”,積極建設培育一批試點城市、試點行業和試點企業。
2020年11月13日,河北省發改委、教育廳公示了河北省首批試點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名單,博赫科技成為秦皇島市唯一一家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納入河北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信息儲備庫。
李國友對未來三年期待滿滿。
在高職與本科院校合作方面,博赫科技已經開始了深層次探索,包括與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在化工安全和消防救援專業的合作招生,推動華北科技學院在秦皇島設立分校,采用“1+2”模式,打通從高職到本科的立交橋,促進應急管理的快速發展。
智慧化作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已經在各行各業進行了滲透。作為河北省的化工安全生產培訓基地,博赫科技也將沿著智慧時代的腳步,對現有產品進行智慧化升級,培養出更符合企業需求、市場需求和政府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打造全國的示范性基地。
如何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發力,深度參與“引企入教”改革,推動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化、規范化,找出一條深化產教融合改革的新路子,是李國友與博赫科技要繼續探索的方向。
《對話:產教時代》
為深化對產教融合相關政策的認識,探討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中宏網邀請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院校、城市等負責人參與,共同推出大型政策解讀類訪談系列節目《對話:產教時代》,總結產教融合工作的經驗辦法和有效措施,對產教融合相關政策進行深度解讀剖析,為產教融合提質增效提供跨區域、可復制的典型經驗。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