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近年來,我國以一系列深空探測突破性成就,向世界展示建設航天強國的堅定步伐。過去一年,中國航天人跨越星河、逐夢九天,用創新與奮斗書寫航天事業新篇章。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歷經53天太空之旅,成功從月球背面采集1935.3克樣品返回地球,刷新我國深空探測重量紀錄。任務中,團隊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智能采樣、月背起飛上升等三大核心技術,完成我國迄今最復雜的地外天體探測任務。同時,我國成功構建由3顆衛星組成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在深空通信領域躋身國際前列,為后續探月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中國空間站實現第五次“太空會師”。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乘組匯聚70后、80后、90后三代航天員,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人才梯隊建設日趨完善。自神舟五號首飛至今,從獨立空間站建成到航天員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完成從“一人一天”到“多人長期”的跨越,持續刷新中國高度。
在可重復使用航天領域,我國成功回收首顆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為降低航天成本、提升空間應用能力提供技術支撐。面向未來,中國航天已制定清晰時間表:2026年前后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后發射嫦娥八號,2029年啟動下一代北斗系統組網,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目前,更大推力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可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攻關等工作正加速推進,旨在突破進入空間的瓶頸制約,向更深遠的宇宙進軍。
從東方紅一號劃破天際到嫦娥六號月背取樣,從神舟飛船逐夢太空到空間站“太空家園”成形,中國航天用十年航天日見證“天問”探火、“羲和”逐日、“鵲橋”架月的奇跡。站在新起點,航天人正以“把終點當起點”的拼搏精神,向著星辰大海全速進發,讓航天強國的夢想照進現實。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