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為有效解決新官不理舊賬、危害企業利益等政府失信行為,發揮政府誠信表率作用,推動民營經濟“31條”高效落地,衢州市創新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構建貫穿政府合同事前風險防范、事中履約檢查、事后履約評價的全流程閉環監管模式。截至止2024年4月,累計歸集合同信息40785條,推動275個逾期合同完成履約。政府誠信有效提振企業發展信心,2023年,衢州市新招引百億元重大制造業項目7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1%,增速居全省第一。
突出機制重塑,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健全協同共管推進機制。市營商辦聯合財政、司法等部門制定《衢州市政府合同履約監管辦法(試行)》,對政府投資、政府采購、招商引資、產業扶持等涉及的項目合同加強指導和監管。二是建立履約研判監督機制。通過事前對投標人信用風險預判、事中對履約能力監管、事后對部門履職和企業履約行為分析,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不定期通報機制,及時通報合同備案及履約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實現部門失信不失控、政府合同不失管、違約責任不失糾.三是完善企業法治保障機制。制定《衢州市優化涉企服務若干規定》地方性法規,對政府合同履約監管及拖欠企業賬款治理作出明確規定。由市、縣(市、區)營商環境建設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政府合同履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突出數智賦能,全流程實施精準高效監管。一是合同歸集“數智化”。依托系統對接等方式,歸集政府及市級部門簽訂的八大類合同(包括投資項目建設合同、招商引資合同、PPP戰略協議等),實現智能化管理。系統與公共資源交易、數字營商等11個平臺打通,做到合同全流程留痕、全數據共享。二是風險預警“精準化”。在全省政務辦公平臺“浙政釘”加入預警提示功能,通過系統數據共享獲取企業域外信用風險信息,對合同簽訂審查、履約進度、履約風險實行“三色”(綠黃紅)預警,實現全過程精細化動態管控,及時發現違約風險點,最大程度地減少合同逾期。三是履約評價“雙向化”。開發評價模塊,政府部門和企業可互評打分,實現雙向監督。同時整合12345政府熱線、輿情監測等監督資源,形成工作合力。開發建設數字化分析大屏,分區域、分類別、分金額動態展示合同履約狀況。
突出增值服務,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一是“觸發式”便捷支付。開發合同履約監管和問題交辦管理功能模塊,有效破解政府投資項目合同前期評審和后端履約監管缺位問題。針對政府招商合同中包含對賭協議條款的,通過政府合同履約監管系統與財政支付結算系統直連,實現“觸發式”結算。二是“保險救濟”全程服務。發揮社會保險風險轉移、風險分擔和損失補償作用,引入保險救濟,整合政府合同履約全過程保險產品,建設政府合同保險專區,實現企業線上保險救濟“一鍵申購”,有效保障企業發生合同履約風險及時得到保險補償。三是“合同信”增值服務。基于合同標的,探索形成“合同信”融資等增值服務新模式,系統精準研判履約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需求及風險,通過模型自動測算企業授信額度,向金融機構推薦“白名單”,為企業提供低利率純信用信貸產品,精準助力企業融資發展。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