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衢州市堅持需求導向、系統集成、多元協同、數字賦能,持續迭代優化“政企通”平臺,迭代開發“政策計算器”功能,打造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增值服務模式,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高效直達、無感智辦,切實增強民營經濟發展信心與創新活力。2023年,全市已在線兌付惠企資金82.12億元,受惠主體29553家,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率達到85.18%。
筑牢基層基礎,強化協同推進。一是健全政策兌現組織架構。搭建“1+4+8+N”工作體系,由營商辦牽頭抓總,按照“市級統籌、上下貫通、市縣一體”的要求,科創、商貿、文旅、三農四大專項政策制定部門和各縣(市、區)協同推進,各政策兌現部門共同參與,推動政策直達快兌工作全市域貫通。二是做好惠企政策梳理。圍繞省市縣三級出臺的各類惠企政策,按照政策顆?;?、可落地的要求梳理政策清單,明確兌現方式、審批環節、兌現時間,全面摸清政策底數。三是抓實政策宣傳培訓。召開全市政策兌現專題培訓會,編印衢州市“政企通”操作手冊,提高具體經辦人員系統操作水平。開展政策兌現宣傳周活動,2023年累計組織16次“政策宣講云直播”、16期政企溝通圓桌會,提升企業政策知曉度。制作“一點通”政策集成卡,充分發揮全市駐企服務員作用,及時上門指導企業申報,引導企業用足用好政策。
夯實數據支撐,實現高效直達。一是搭建企業空間,構建“一企一檔”。依托省一體化公共數據平臺,匯聚全市31萬個市場主體基本信息和138種證照類型,企業可通過“政企通”登入“企業空間”隨時查看、管理和調用檔案信息。豐富企業標簽和政策標簽,梳理形成2000多個法人標簽和政策標簽,為企業開展政策體檢,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服務。二是開展政策體檢,實現精準推送。搭建惠企政策與企業畫像匹配推薦模型,為企業提供智能政策體檢和短信推送服務,企業可一鍵查詢政策并直接在線申報,實現從“企業被動找政策”向“政策主動找企業”轉變。同時,打通企業納稅、畝均效益、嚴重失信、基層治理等20余個業務系統端口,便于企業及時對照檢查。將“民營經濟32條”拆解細化為76個服務事項111項服務內容,納入“政企通”民營經濟專區,企業可以線上政策咨詢、申報求助,線下由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一體受理辦理。三是優化平臺功能,再造審批流程。通過省市公共數據平臺的數據協同,優化“政企通”平臺政策兌現功能,按照免申即享類、即申即享類和快審快兌三種兌現方式,完成“政企通”政策申報入口和兌現流程改造,開發政策兌現掌上審批、監測預警、分類統計、在線評價、企業信息補錄等功能模塊。完善政策標簽和企業標簽,通過“數據共享+企業承諾”代替材料提交、后臺數據碰撞代替人工審查,實現政策申請零材料、填報零字段、審批零人工、存檔零紙件、兌現即時到賬。
創新工作機制,保障即享快兌。一是積極推行預撥機制。建立完善加快惠企政策兌現全流程工作機制,探索實施“預撥制”審批改革模式,即申即享政策部門審核通過后直接預撥付,一次性結算,變批量審批為即時審批;實施類項目和投資項目補助類政策實行分階段兌付,項目完成后一次性審計核算,減輕企業項目實施中的資金壓力。二是打造“三零三最”模式。全面梳理當年兌現政策,明確兌現方式。免申即享類政策按照零審批、零材料、零環節要求,原則上24小時以內兌現;即申即享類政策按照材料最少、環節最少、時間最少要求,原則上3個工作日內兌現;快審快兌類政策按照分階段預撥、項目完成后一次性審計的要求加快政策兌現,原則上60個工作日內兌現。“免申即享”和“即申即享”類政策確保占比80%以上。三是多維度強化風險防控。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分類設置風險預警功能,實時監測多發、錯發、漏發等問題,健全完善惠企政策資金錯發追回機制,將惡意套取政策資金的行為與企業信用掛鉤,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