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鏡榕 視頻報道劉家琪)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考察調研。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到廣東考察。
“廣東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國際貿易大省,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暨南大學、廣州商學院教授林學軍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曾三次赴廣東考察調研,兩次參加全國人代會廣東代表團審議,多次對做好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賦予廣東重大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飽含著對廣東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殷切期望。
“總書記第四次來到廣東考察調研,身體力行,按照黨中央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做好調查研究的表率,沉到一線,深入農村、社區、企業、軍營等基層單位,把脈問診、解剖麻雀,進行問題梳理、難題排查,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睆V州商學院經濟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世界經濟博士陳妍妍告訴記者。
以下是林學軍訪談: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廣東調研對于指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總書記廣東考察第二天聚焦茂名市柏橋村,了解當地發展荔枝等特色種植業、推進鄉村振興等情況。總書記的有關講話為我們昭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盡管廣東的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第一,但是廣東的人均GDP還處于全國第七的水平,而且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呈現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特點,廣東中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粵北、粵東、粵西地區的發展水平較低。珠三角核心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的80.9%,東翼、西翼、北部生態發展區分別占6.2%、7.0%、5.9%。總書記此次來到粵西地區考察調研,并對粵西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重要指示,這就期望粵西地區加快發展,實現廣東省全省共同富裕,為全國經濟均衡發展樹立典范。
第二,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赴廣東調研,也深刻體現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本次調研總書記參觀了湛江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了解加強紅樹林保護的情況。紅樹林素有“海岸衛士、鳥類天堂、魚蝦糧倉”的美譽,是最重要的藍碳生態系統之一,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021年湛江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紅樹林之城”。廣東湛江紅樹林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的可借鑒路徑與經驗。生態環境保護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總書記此次廣東調研也體現了尊重科學,保護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理念。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全方位加強環境保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第三,總書記在此次廣東調研時的一系列講話,也深刻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這對全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湛江海岸線長約1500多公里,占據全省海岸線1/3的長度,海洋經濟成為湛江蓬勃發展的關鍵動力。因此,要充分發揮湛江的沿海地理優勢,建造世界級的優良深水港,深化湛江港口與海南港口的戰略合作,加強與海南自由貿易港聯動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進程,發展海洋經濟。另外,湛江市和茂名市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熱量豐富,雨季降水充沛,適合種植多種水果,比如紅橙、菠蘿、菠蘿蜜、芒果、荔枝、香蕉、火龍果、青棗、龍眼、楊桃、西瓜和香瓜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鮮果加工、電商帶貨、鄉村特色采摘旅游等產業推動當地鄉村振興發展。湛江大力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海洋經濟與熱帶果蔬業齊頭并進對全國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