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周子怡)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1日召開下半年工作會議,要求從7個方面加強工作,實施精準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
中宏觀察家、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接受本網專訪表示,會議傳遞出鮮明的信號,下半年金融政策將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以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為靶向,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受到西方國家大放大收、加息政策影響,國際貨幣環境總體上是緊縮的,我國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十分必要,這有利于對沖美聯儲緊縮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避免中美利差擴大,減緩套利性資本流出壓力。6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增長11.3%、社會融資規模增長9%、人民幣貸款增長11.3%,貨幣供給、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速超過GDP一倍多,鑒于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速低于預期,表明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下半年需要保持較高的貨幣供給總量增長。要統籌用好貨幣政策工具箱,根據不同貨幣政策工具使用進度、中長期流動性情況,綜合利用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和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流動性投放的總量效應,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好滿足各類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是穩就業的關鍵,要優化完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政策,大力支持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顯著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和融資成本,優化民營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作用,統籌搭配、靈活運用,把握好增長與風險、內部與外部的平衡,完善金融機構考核激勵機制,防止資金套利和空轉,提升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和新動能。
堅持因城施策,加大金融支持住房建設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我國的城鎮化率從“十三五”時期的60%提高到65%的目標,也就是城鎮化率每年要提升1個百分點。據一些學者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通過帶動城市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投資,能夠直接帶動人均資本存量增加3.5%,形成投資需求倍增效應。住房是居民最大的耐用消費品,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客觀上存在明顯的收入差距,要將促消費作為金融工作的重心,加大對住房租賃、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滿足數以億計的新市民的住房需求。針對部分房企融資困難、投資者信心低迷問題,應繼續落實好“金融16條”,精準施策,延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實施期限,與財政政策協調,幫助處置不良資產,穩妥處置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繼續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抓住當前中長期LPR利率較低的時機,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通過刺激住房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進一步發揮房地產發展對上下游100多個產業的拉動作用,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有效刺激內需增長,增強金融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